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探秘安顺古韵:一场深度传统文化调研之旅”——大连理工大学“黔途共绘”实践团赴安顺进行文化调研

来源:时间:2024-08-19 09:20:28 阅读:174839

"探秘安顺古韵:一场深度传统文化调研之旅"

——大连理工大学“黔途共绘”实践团赴安顺进行文化调研

为进一步学习讲话精神,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024年7月25日起,大连理工大学“黔途共绘”实践团来到贵州省安顺市,聚焦于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为期12天的历史文化调研。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并传承安顺旧州丰富的传统习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走访居民,聆听传统故事

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团队成员便来到了蒙村小学,开启了一次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与互动的探访之旅。在分组行动的基础上,成员们逐一走入了蒙村的各个家庭,开始了他们的走访工作。在这次温馨的交谈中,他们不仅了解了蒙村历史变迁的许多生动故事,而且深入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传统习俗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从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到日常生活中的传统习俗,从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到独特的手工艺品,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蒙村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一系列的交流与体验,使团队成员们对蒙村的文化传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蜡染艺术:千年传承的东方瑰宝与文化瑰宝

30日上午,实践团探访安顺蜡染博物馆,深入了解这项被誉为“东方第一染”的国家级非遗技艺。博物馆内,从“鱼鸟合欢”到“福满夕”,再到“中华龙纹大观”,各式蜡染作品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博物馆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蜡染工艺的历史沿革、常用技法、色彩风格以及背后的人文思想,让团队成员们对蜡染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团队有幸与包括“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洪福远在内的多位传承人交流,他们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蜡染技艺的艺术价值取向、诞生发展历程以及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还亲身体验了蜡染技艺的实操过程,深切感受到了蜡染文化的博大精深。

IMG_20240730_100050

屯堡文化:时光印记下的历史守望与民俗传承

30日下午,实践团探访了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的旧州古镇。旧州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黔中经济政治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古镇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发展旅游康养经济条件优越。明朝时期,旧州古镇为内地与云南的交通要地,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建筑:古韵今风,见证历史变迁

实践团成员通过采访西秀区旧州镇旅游经济发展办公室的赵老师了解到:古镇深藏黔中,保有明清江淮风格古建,源于明代屯兵屯堡文化。州衙署乃屯堡建筑典范,今居民生活习俗仍见江淮遗风,古镇风貌烙印屯堡特色。建筑风格可概括为“石上文化”,石瓦石墙石路,木构架支撑,呈现“墙倒屋不倒”奇观,门窗雕饰精妙。民居依山傍水,展现屯堡庭院之美。为传承文化,古镇遵循“修旧如旧”,维护古宅原貌,保留江南四合院格调,令游客深切体验屯堡韵味。

地戏:戏剧活化石,传承文化精髓

作为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戏表演是实践团此行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3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闲庭梅居,专访了旧州古镇旅游协会党支部书记王顺祥校长,探秘地戏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王校长详解地戏渊源,它源自明代,融合中原傩文化与地方风情,以武戏见长,深受屯堡人喜爱。面对传承危机,王校长力推“少儿地戏队”,聘请国家级传承人执教,队伍壮大已近至百人。不仅如此,王校长多次提及文旅融合:依托旅游热潮,举办地戏文化节,让游客在游览中领略地戏风采。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吸引年轻人关注与参与,让传统地戏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不断迸发出新活力。王校长满怀信心地表示,地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定能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他期待着地戏能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份历史的厚重。不仅如此,地戏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世人所瞩目。

木雕:屯堡文化的璀璨明珠,见证历史变迁与技艺传承

实践团深入探访,与老匠人共话木雕辉煌,揭秘其源自明初“调北征南”的历史渊源,匠户制度下的技艺汇聚。木雕艺人就地取材,尤擅白杨木雕刻,细腻轻巧,技法娴熟。题材紧贴地域文化,地戏面具尤为特色,造型各异,蕴含民俗深意。安顺木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地戏、民俗、屯堡文化的生动载体。团队成员寄望其艺术价值广泛传播,走出古镇,焕发新生。

苗族华裳:国家级非遗的绚丽绽放

安顺市西秀区苗族服饰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其独特披领、背帕与青色百褶裙、蜡染裙闻名。实践团探访古镇纺织店,见证了从纺织到刺绣的匠心独运。古镇奶奶们身着传统服饰,与古楼共绘和谐画卷。安顺苗族服饰不仅是美的展现,更是文化传承的记录,承载千年民族记忆,让中华文化熠熠生辉。

访谈实录:叶守兴与安顺地戏的不解之缘

8月1日下午,实践团邂逅了地戏艺术的灵魂人物——叶守兴老师。他的故事,如同一曲悠长的民族乐章,诉说着对地戏艺术的深情与执着。

自幼根植于心的地戏梦,驱使着叶守兴在11岁的年华里,踏上了系统学习的征途。岁月流转,军旅与水电站的历练,虽让他的生活轨迹暂离舞台,却从未熄灭心中那团对地戏炽热的火焰。1975年,他毅然回归,不仅重拾旧梦,更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村寨宗庙事务,誓将地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三十余载春秋,他门下弟子众多,跨越年龄界限,从青葱少年到膝下孙儿,皆在其悉心指导下,传承着这份古老的艺术。他的身影,成为了安顺地戏传承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荣誉加身,叶守兴老师却谦逊如初。张艺谋导演的镜头下,他畅谈地戏精髓;清华学子的求学路上,他家中灯火通明,共探文化未来。这一切,都见证了他在地戏文化传播领域的卓越贡献。在他的引领下,安顺地戏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成为贵州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熠熠生辉,照亮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之路。

IMG_20240801_154937

结语

8月3日,在贵州安顺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实践团的传统文化调研之旅圆满落幕。我们亲身体验了安顺地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深深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未来,我们坚信,安顺的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熠熠生辉,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我们期待着,作为实践团的一员,能够见证安顺的文化瑰宝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微信图片_20240730202941


点赞(12489)
收藏(6725)
图文推荐

大连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大连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最新新闻
热门资讯榜